從“加油”到“充電”,“三桶油”正在加速布局充換電!
中國從生產第一輛新能源汽車到第1000萬輛,用了27年時間;而從第1000萬輛到突破2000萬輛,僅花費了17個月。
對此,有分析指出,在新能源汽車年產銷快速激增的背景下,中國的充換電產業將成為新藍海。我國充電基礎實施增進五成
近日,在湖北武漢舉行的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1000萬輛達成活動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僅用了不到11個月的時間,就在2024年首次實現了年度產銷突破1000萬輛的壯舉。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能源數量幾何式增長的背景之下,充換電等相關配套服務設施的數量迎來了高速增長。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份,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28.8萬臺,同比上升19.8%。截至2024年10月,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188.4萬臺,同比增長49.4%。
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扶持。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新能源汽車再度火出圈。在字字珠璣的政府工作報告中,5次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成果及部署。
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2024年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今年全國計劃新增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3000個、充電停車位5000個,以持續提升公路沿線充電服務保障能力。
隨著國家及地方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布局的逐步推進,利好政策頻出,民營企業扎堆的充換電行業中,一眾央企亦加速了在充換電領域的布局步伐。其中,以“三桶油”為代表的石油央企的表現尤為突出。
央企掀起充換電產業風暴
2021年4月,時任中石化董事長張玉卓就曾立下明確的目標:到2025年,中石化要建設充換電站達5000座,以鞏固交通能源市場主體地位。2022年3月,中石化董事長馬永生也表示,中國石化將按照新形象標準,逐步打造“油氣氫電服”綜合加能站,“十四五”期間力爭完成5000座(綜合加能站)新形象改造。
如今來看,中石化在這方面確實取得了較好的結果。據中石化高級專家王維民介紹,截至2023年12月中旬,中國石化已建成超過6000座充電站。
對比來看,中石油也是不甘人后。在2023年業績說明會上,中石油董事長戴厚良表示,2024年將加快網絡布局,盡快構建全國一張網,計劃建設充換電站1000座以上,并將根據市場情況進行優化調整。
較之中石油和中石化而言,中海油則是力求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充換電市場中奪得先機。中海油董事長汪東進曾表示,中海油正積極進軍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業務。據悉,中海油全資子公司中海石油氣電集團還將充電產業納入了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要打造“光、儲、充、放、冷”全產業鏈條。
總體來看,三桶油將繼續依托其網絡、服務、品牌和資本四大優勢,全力推進充換電業務的快速發展。通過快速布局充電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持續探索充換電運營新模式,提供快充和換電服務的同時,豐富服務業態,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為何大力布局充換電產業?
對于充換電產業而言,布局和成本是其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方面。而對于三桶油而言,這恰恰是他們的優勢。
以凈利潤來看,2023年“三桶油”凈利潤合計高達3454.5億元,遠超阿里巴巴、騰訊等一眾互聯網大廠。
而對于充換電的布局而言,大多集中在居住區、商業區、交通樞紐、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關鍵區域,而在這些區域,中石化等一眾企業又有著天然的優勢。
作為能源國家隊的中石化、中石油兩大巨頭就已聯合上汽集團,搶先入局“換電”賽道,一同構建換電補能體系和換電技術標準化。關鍵在于,兩桶油手握全國范圍內5萬多個加油站,而今正好利用龐大布局網點的先天優勢,把換電站開進加油站,直接推動傳統加油站向綜合能源服務站轉型。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加油站將向加能站轉變。特別是成品油銷售央企,更需關注這一趨勢。究其原因:
首先,應對加油站業務下滑。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傳統燃油車的銷量下降,導致加油站的訂單減少。為應對這一挑戰,石油央企開始積極布局充電樁業務,以期轉型并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其次,改善充電設施不足。當前充電樁供給短缺,難以滿足電動車用戶的迫切需求。石油央企憑借現有的加油站網絡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能夠迅速增加充電樁布局,優化用戶體驗。
再次,提升市場競爭力。通過布局充電樁,石油央企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包括加油、充電等,從而增強其市場競爭力。此外,充電樁的合理布局還可能影響消費者的購車選擇,進一步促進電動車市場的繁榮發展。
最后,響應國家政策。近年來,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推動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在這過程中,石油央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加快充電樁的布局,以提升公路沿線充電服務保障能力。
充換電設施建設明顯提速
自2024年以來,“三桶油”對于加快了充換電領域的投資與合作的步伐。
1月10日,中石化資本公司投資入股西安領充創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在充電樁領域的首筆投資。
中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與萬幫數字能源聯合成立合資公司,后者旗下核心品牌星星充電,作為目前全國第二大公共充電樁運營商,截至2023年底,其充電樁數量達到52.66萬臺,包括公共充電樁和共享私樁。
4月,中石化與蔚來進一步達成戰略合作,要大力投建充換電站。到9月底,兩者已累計共建了279座充換電站,覆蓋全國29個省份。
7月,中石化與理想合作的首座聯名充電站正式在重慶市投入運營,到了10月,中石化與理想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更大力度推進充電站業務。
從中石油的角度來看,2023年9月,中石油斥資15億元“招賢納士”,全資并購了我國最早涉足充電業務的央屬企業普天新能源,并重組成立了中石油昆侖網聯電能科技有限公司,將普天新能源的2.5萬臺公共充電樁納入麾下。
今年9月,最大功率達600千瓦的昆侖網電福田交通樞紐光儲充一體超充站已在深圳正式投用。在地方,以新疆為例,2023年底中石油僅有43座建有充電樁的加油站,經過大半年時間奮戰,目前已新增超過了100座。值得一提的是,中石油同樣也斥資近億元戰略投資了領充新能源,
11月22日,由中國石油廣東惠州銷售分公司投資建設的中國石油惠州市廣播電視臺充電站正式上線,場站采用華為超充技術,將有效助力惠州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在“三桶油”中,中海油對于充換電的布局也比較早。2022年8月,中海油在湖南長沙匯金路投資建設首座集加油、充電、光伏發電于一體的綜合能源站。隨后,中海油與南網電動、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分別達成合作,合作共建的換電站與超充站均已順利投運。
“三桶油”的布局思路
盡管,“三桶油”都在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但其思路和打法并不相同。
具體來看,截至2023年底,中石油新疆銷售有限公司建設有充電樁的加油站僅有43座,而到2024年已達100座,充電樁布局建設明顯提速。此外,中石油還在新疆建設了電動重卡充電干線,打造“準東—昌吉—石河子—烏魯木齊”電動重卡充電干線。
從區域來看,中石油在新疆的充電樁布局尤為突出。截至2024年,新疆已有100座中石油加油站建有充電樁。特別是在天山北坡經濟帶開發區域內,中石油建設了電動重卡短駁和中長途綠色運輸干線。
對比而言,中石化的充電樁布局覆蓋了全國多個省份和城市。
截至2023年底,中石化在全國31個省份的370座城市累計建成了超過6000座充電站,形成了“全國一張網”的充電網絡。這些充電站不僅遍布城市,還擴展至高速公路服務區,極大地方便了長途出行的新能源車主充電。例如,在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湖北等地的高速公路服務區,中石化建設了大量的快充充電樁,有效緩解了“充電難、充電慢”的問題。
具體而言,廣東方面,中石化廣東石油充分利用現有網點和閑置資源,積極推進自營自建充電網點建設,同時加強合作,靈活調整經營模式,已在全省建成484個“石化易電”網點,覆蓋全省21個地市超過90%的縣級行政區 。
對比前兩者,中海油的充電樁布局特點可概括為在精不在多。
2022年8月,中海油在湖南長沙匯金路投資建設了首座集加油、充電、光伏發電于一體的綜合能源站,這是中海油在全國范圍內的首家商業充電站。
2024年7月,中海油(深圳)大廈充電站正式投入運營,這是中海信托新能源投資信托計劃下的項目,配備了4臺120KW快速充電樁,可同時為8輛新能源汽車進行快速充電。
值得關注的是,中海油還與盛弘股份合作,在湖北武漢打造了虎泉文化廣場充電站。據悉,這是中海油首個全面對外開放的充電站,該站配備了盛弘800kW柔性共享超充堆設備,并設計了40個充電車位,以滿足多樣化的充電需求。
寫在最后
《中國加油(能)站發展藍皮書(2023—2024)》指出,截至2023年,我國境內加油(能)站總量為11.2787萬座,同比減少1.99%;LNG加氣站達到4661座,同比增長23%;加油(能)站繼續向綜合服務轉型,便利店數量繼續增長,業務范圍不斷擴展,營銷方式不斷豐富。
在此背景之下,成品油銷售企業將加速從傳統油品銷售向“油氣氫電非”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
來源:能源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