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市場繁榮下的痛點與新趨勢
隨著2024年逐漸步入年末的尾聲,在今年,新能源汽車迎來了滲透率50%的歷史性突破,充電樁市場亦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然而,在這繁榮之下,充電樁市場也面臨著諸多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挑戰,從中又能窺探出后續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一
繁榮背后的痛點
1、車樁規模不匹配
據中國充電聯盟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28.8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為66.5萬臺,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為262.3萬臺。
雖然這一數字看起來已經不小,但與電動車市場份額的持續擴大相比,充電樁建設速度卻要遠遠落后。參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大部的數據,2024年1-9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932萬輛,其中純電累計銷量498.8萬輛。
這中間差異一百多萬的數值,其中充電設施中絕大部分還是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的增量,這意味著本來的車樁比還在減小,更多電動車主在平均分配一個充電樁,外出充電體驗還要不斷降低。
2、建設布局之痛
▷城市區域分布不均衡:在城市內部,充電樁的分布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性。一般來說,中心城區、商業中心以及高檔住宅區等區域的充電樁密度相對較高,而一些老舊小區、城市邊緣地帶等則充電樁數量嚴重不足。
▷ 城鄉差距巨大:城鄉之間的充電樁建設差距更是顯著。相比城市,農村地區的充電樁建設幾乎處于起步階段。農村地區低于廣闊,但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電力供應網絡不夠完善,加之新能源汽車在農村普及程度相對較低,充電樁企業在農村地區布局充電樁的商業動力不足。
▷ 私人充電樁的安裝受阻:一些老舊小區受到小區面積不足和配套設施不夠等硬件因素因此難以實施。并且許多車主在安裝過程會受到物業的阻攔,此類新聞層出不窮。即使解決了物業配合度不佳的問題,在小區安裝私人充電樁也需要車主諸多程序,諸如器材準備、供電局申請報備、現場勘查監督、設施安裝、電表安裝、接電驗收檢查等多個繁瑣步驟。
3、到達后才發現是故障樁,車主充電似豪賭
新能源車主最怕啥?怕車子開到半路沒電。比沒電更絕望的是啥?找到充電樁卻充不了電。
“當時我開的電動汽車電量報警,于是按照地圖指示來到最近的一個充電站,沒想到竟然都是僵尸樁。”
該車主在開車駛入當地高新區某公園停車場充電時注意到,在停車場靠里面的位置,一字排開有14臺快充樁,另一側是12臺慢充樁,每個充電樁有兩個充電頭,共52個充電頭。快充樁上標的額定功率是60kW、電流為120A。當時場地空閑樁比較多,所以他隨機選擇了一臺充電樁,但當他將充電槍插入充電接口后,充電樁卻一直是黑屏,指示燈也不亮。
隨后,該車主連用手機掃描充電樁上的二維碼進入小程序,不過小程序顯示,“該充電站已經下線,請更換其他充電站”。“該停車場的保安人員稱,在這里兩年了,沒看到有電動車能充上電,也沒人問、沒人管。”該車主表示。無奈,他只得開車到了該公園靠近東門的另一個充電站,但走近后卻發現,該站入口處標有“暫停充電服務”的字樣,里面的32個充電樁也都無法使用。
兩個充電站共58臺充電樁是無法使用的,這只是“僵尸樁”的一個縮影。這些“僵尸樁”占據著良好的地理位置,卻無法使用,進一步加重了新能源車主的充電焦慮,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要知道現在有些城市,不少人想要建設充電樁卻苦苦尋不到理想位置。
4、成本高、盈利難制約企業運維和布局
“成本高是最大的制約因素。”快充樁的建設成本比慢充樁高,一般質量較好的功率為3.5kW的交流慢充樁成本越在2500元左右,像120kW以上的快充樁或超充樁成本根據品牌、技術路線不同要數萬元或數十萬元。
所以現階段,在充電設施運營商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只能優選超充車型多、回籠資金較快、規模較大的城市率先發展快充樁和超充樁。此外,一些充電設備商建樁后,限于人力和資金不足的情況,只能委托當地維修力量維護,但時常會出現斷檔的情況,造成維護不及時出現設備無法使用的情況。
“越是低端充電樁,產品壽命越短,很多僵尸樁難以維修只能報廢處理。”目前處理老舊充電樁的方式,主要包括拆卸、回收、再利用等。但不管拆除報廢還是從流程價格方面,目前的服務商還是比較混雜的,市場商的收費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這些問題樁的淘汰處理和維護問題還很突出。
成本更高的是建站,這也是結構不合理的原因所在。充電站建設成本較高,屬于重資本投入,建站的成本是是充電設備商不得不考慮的。
充電站的成本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配電成本,既建設一個充電站,供電部門需要進行電力擴容,它通常需要安裝擴容變壓器,成本約占到建站成本的50%。另一方面是充電設備系統的成本,占50%。而市面上充電樁的價格與質量差異較大,這也是有些運營商選擇在設備方面降低成本的原因,間接造成僵尸樁的不斷出現。
二
新趨勢
1、市場的擴大與結構的調整
預計2025年充電樁市場規模將顯著增長,有望超過1000億元,甚至可能突破1800億元。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充電樁的需求將持續旺盛。預計到2025年,充電樁保有量將達到1990萬臺,相比2021年的262萬臺,將有大幅度的增長。
對于充電樁的結構布局,政府也在大力推動,如從車與樁兩個方面入手,推動新能源下鄉,可以看到未來城鄉也將廣泛覆蓋。
以湖北省為例,截止到2024年10月底,湖北已形成“城區3公里、鎮村6公里”服務半徑的充電服務圈,全國范圍內也在加快補齊農村區域充電短板,推動充電設施向縣域以下區域延伸。
2、超充市場的拓展
從新能源車電池方面,電池倍率的不斷提升,從4C到5C,再到6C,作為緩解電動汽車續航焦慮的重要手段,超充路線近年頗受市場追捧,超充車型加速走向市場。
國外明確固態電池上車搭載時間的主機廠主要包括豐田、寶馬、日產、本田、現代等,奔馳、大眾、通用等都有布局固態電池產業。
這也將進一步超充市場的拓展,部分車企基于用戶需求也已經開始布局超充市場。眼下,這一市場的爭奪戰已經打響。
來源:充電樁資源